周记 #01 - 就让我试试看
我对自己有太多不满了,我是一个无聊的人,偶尔会想着去做些什么,可惰性总让我想着、等着、想着、等着。或许是执念还不够深,我想通过长期地做一些事情来改善这个状况,至少做点什么吧,那就从坚持写周记开始。
有些咬文嚼字地说,这是「周记」而不是「周报」,是关乎文字记录和表达。记录这一周发生的事,也表达这周的想法和思考,如果有所收获那当然更好了。我不想刻意地为了美化文字而损耗感受的真实,不打算站在高处去讲一些空洞的道理或口号,只写写我自己。
这不是一个容易的事,就让我试试看。
天气变冷了
最近长沙降温,冷的厉害,打破了我上周想挑战用一床空调被度过整个冬天的信誓旦旦。
每到这种天气,我就会对自己的体质感到自豪。印象中从初中开始就没怎么感冒过,至少没到要打针吃药的程度。疫情那时中招了新冠,也只是些许头晕,睡一觉起来就好了。对此我得感谢我的父母,这是我为数不多能比别人强一些,值得骄傲的地方。我也就会有意无意地穿着比别人更少的衣服来表现,满足满足我向别人吹嘘后的虚荣感。
终于,在周三我盖上了新买的厚棉被,贴近闻着,它有股子老面包(其实是大豆味)的香味,在这个突然降温的天气里显得格外舒适,绝对是物超所值,至少现在,我终于不用开着空调强力热风、裹着空调被蜷缩成一团睡了。
天气转冷后,我变得更加赖床,加上这周前两天又在下雨,骑电动车也是各种麻烦,上班老是踩在迟到边缘。于是我决定把起床闹钟提前 10 分钟,再赖 10 分钟床,也就是在调整前闹钟响的时间起床。这个小改变果然有效,多出来的 10 分钟让我上班前的时间变得从容起来,早起的虫儿不用匆匆忙忙洗漱、上厕所,不用为了躲避高峰期路口而绕行,不再担心会迟到。
周三回温了些,太阳又出来了。
吃点羊肉
因为天气变冷,我手机刷到了好几个吃羊肉的视频,勾起了我的馋虫,当即去群里给朋友们发消息,约着周末吃一顿羊肉大餐。
还没到周末,周二晚上我实在没忍住,点了份烧烤外卖,几串羊肉串和羊排,算是提前解了馋。
周四中午又吃了个手抓饭配羊排。
总算到了周六,兴致勃勃地和朋友们去吃我提前挑好的一家涉外附近的羊肉火锅。我看大众点评上口碑还不错,去之前还是抱着很大的期待,结果却让我失望,不仅价格贵,分量不大,味道也平平。实在是后悔,早知道随便在路边吃一家新疆羊肉串店了。
吃完压了会儿马路消食,又去了梅西湖附近的一家小酒馆,喝了几杯,玩了几轮游戏,聊了会儿天。我酒量确实退步了,没喝多少就有些头晕,而且我不太能接受喝果味酒,第二天残留在口腔里的那股味道会让我感到恶心。好在游戏没咋输,喝的也不多,晚上十点就回家休息了。
补一张酒后龙少的背影。
打打麻将,少吃多摸
这周又打了三场麻将,第一场是周五晚,我赢了 152。第二场是周日下午,输了 180 左右,这场龙少(一个朋友)赢了三家,大家都不服气,于是又约了晚上十点打第三场。
我们打麻将一直有个「陋习」,就是结束后赢家要给输家止点损,通常是请吃点东西,之前有过烧烤、火锅和榴莲等。我觉得这样还蛮好的,我并没把打麻将当做是严肃的游戏,而是朋友之间的消遣活动。不过最近我们打算废掉这个规矩,不把请客当做是赢家一个必须要做的事,一来是我们打的小,输赢有限,二来是经常结束的很晚,再去吃夜宵反而是一种负担。
话说回来,周日两场我都坐在龙少下家,他是我们场中最强的,结果就是我很难吃到牌,没法轻松做成「全求人」,让我这种打法随意的玩家很难受。龙少今天说了一句至理名言:「想做大胡,就得少吃多摸」。是啊,一味地吃牌,其实就是把自己的牌运交给商家,想多赢还是得摆脱我原来的惯性打法,少吃牌,多摸牌,多运营。
希望我下次能赢回来,但不再打深夜场了,实在是精力有限,熬一次夜毁两天。
不再热衷于当组局者
我并不擅长安排活动,也害怕麻烦,但我喜欢和朋友们一起做点什么,所以我常常会提议一些活动,顺理成章地也就经常担任这个组织者。
不过最近,我对当组织者开始变得不那么热衷了。我意识到,如果大家对一个活动没有热情,或是热情的程度不够,这对组织者是非常不公平的。我通常需要花十二分的力气去约人,定时间、地点和想内容。跟人打交道着实不省心,活动并不是组织者一个人的事,而应该是大家共同投入才行,可惜他人的热情这东西是无法强求的。
现在我依旧喜欢组局,只是能否组织成功,我不想再费过多心神了。
最优人生解 - Die with Zero
最近看到了 Die with Zero,只是拾人牙慧,也让我对“体验”这个词有了更深的认识,这是几个我比较认可的观点:
- 记忆红利:回忆和分享,持续为我们带来满足感和价值,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复利增长,记忆或许是人最独有且最珍贵的资产。
- 赚钱的目的是找到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
- 人生是多重「死亡」的集合:青少年时期的结束、大学生活的逝去、单身状态的终结、为人父母的某个特定阶段的消逝等,都是阶段性的「死亡」,意味着某个特定版本的自我和相应的体验机会的不可逆转的结束。
- 体验窗口的有限性:许多人生体验都有其最佳或唯一的发生时期,比如我不再喜欢玩《英雄联盟》了,再也不会有当年那样的体验了。
- 无明确终点的阶段:人生某个阶段的结束,可能是悄无声息,后知后觉。
- 预见性损失的积极作用:如果能遇见阶段的结束,那么便可以/应该更主动积极地享受剩下的时光。
- 遗愿清单:应该给可预见的阶段列出「遗愿清单」,尽可能地将清单上的事放在合适的时间去做。
补一句 John Lennon 的名言:
Life is what happens to you while you are busy to making other plans.
生活就是当你忙于制定其他计划时发生的事情。
文青病
我有点文青病,每当一部作品大火时,我都不太愿意去主动了解它,无关它好坏。但因为它大火过,所以一段时间后,它会成为人们的一个认知共识,导致在一些场合中听到关于它们的讨论,又会感到格格不入。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,想做出补救,比如去看看这部作品,此时我又会觉得它已经太大众化了,失去了看它的新鲜感,看也没什么意思。
太矛盾了。
优秀和学院派
我注意到一些优秀的人面对任何场合总是能侃侃而谈,这让我很羡慕。不禁思考,这是他们真的很优秀,还是为此做足了准备,所表现出来的优秀。如果是后者,那么我要怎么做才能不露怯?就我而言,我挺害怕做正式发言的,我会对此焦虑,就算是做好了准备也还是会紧张,经常在发言时语速很快,脑子跟不上。
我不喜欢学院派,我知道它是正确的,但如果所有人都做正确的事,那太无聊了。
面试、真诚与虚伪
从今年上半年起,我开始承担起面试官的角色,老实说,我不是一个好的面试官,我也不擅长出问题考验别人。
面的人多了,我开始意识到,当我在看到候选人的简历后,会对他/她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判断,如果是简历优秀的人,面试中我主要会去核实对方的真实性,即是否有简历所匹配的能力;如果是简历一般的人,我则需要对方来证明自己为什么能通过,即给我无法拒绝的理由。我对这两者的态度和投入显然是不同的,这并不公平。
扪心自问,我并不是一个真诚的人,我对别人会有天然的好恶,我带着这份偏见,却还要假装作一视同仁的样子,这让我感到虚伪。
我渴望变得真诚,但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,我决定去试试看。
博客变更
- 优化了图片预览功能
- 给 mdx 新增了 Checkbox 和 TodoList 组件,
- 丰富了 About 页内容